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为什么删了这款 APP ,又重新下载下来

曹将 曹将 2021-01-22

 (一)


“曹将,我真的强烈建议你下载体验一下我们这款 APP !” 这话的是启旭,「潮汐」的产品经理。 “好的,等会就下!” 但其实没说的是,这个软件在更早的时候已经下载过了。 当时刷苹果商店,它被推荐到首页,图标好看,便下载体验。 

不过那时已有 Duha ,也是一款类似「番茄钟」的 APP 。


你懂那种感觉,就是已经有了心头好,还是热恋期,再看其他姑娘,便只会鸡蛋里挑骨头。

 所以看到「潮汐」也是走「时间管理」路线后,便随手就删了。  (二) 

和启旭聊天的场景是 AppSo 的线下沙龙,他是分享嘉宾,主题是:为极简而设计



↑ 启旭

 极简是一个永远不会出错的词语,而且可以为很多人做事方式的借口:比如我的页面内容少,这是极简;我的功能少,这是极简;我的配色就一个,这是极简。 这是我之前对它的偏见。 不过坐在旁边的田飞老师解释说,其实不是这样的。田飞老师是「方片记事」的产品经理,也是一位大学老师。 他的观点是:简单的前提,是复杂。你需要拿到各种素材,各种方案,它们可以组成一个庞大的信息库。 

然后你需要筛选出哪些是用户最需要的部分,剔除掉最不需要的部分,然后再通过层级、交互把次重要的内容进行隐藏。



↑ 筛选出核心内容

   (三) 带着田飞老师的观点,我又下载了「潮汐」,并开始分析它的「核心功能」和「非核心功能」,以及展现形式。 1. 核心功能:安静+有效率的工作 我们工作和学习时的痛点很集中,那就是难以专注。这可以分解为两个原因: 第一,外界嘈杂,内心慌张,结果聚焦困难; 第二,工作方式不科学,一段时间之后效率下降,继而思绪游离,事倍功半。 要解决这些问题,一个经典套路,就是创造「仪式感」:让自己刻意与周围保持距离,进入一个纯粹的环境。 这既需要外在的推动,也需要内在的刺激。 「潮汐」所提供的方案是「白噪音」+「番茄钟」。 

白噪音:将我们与外在的环境隔离开来,提示我们开始一段只属于自己的工作或学习。

 番茄钟:告诉自己学习时间只有 25 分钟,所以要抓紧时间。 前者实现推动,后者实现刺激。 最后完成基于需求的核心功能提取「安静+有效率的工作」。  2.非核心功能:统计、分享、设置等等 对于高阶用户来说,他们还有一系列自定义需求,比如: 修改番茄钟的工作时间,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习惯集中「25分钟」工作,可能是「30分钟」,也可能是「40分钟」,因人而异。 回顾自己的学习历程,知道当天、当周学习工作了多少时间,并针对它来进行复盘和调节。 分享自己的学习经历,这属于「炫耀需求」,毕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努力,可以塑造勤奋上进的个人形象。 …… 这一系列需求并非高频,但也是需要得到满足。  3.展示方案:把最重要的放在最中央 

田飞老师针对极简设计给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:如果我们发现80%的公司人对打印机的需求都集中在「复印」上,那它的界面理应是「复印」+「其他」,将非高频功能放入「其他」里面。



↑ 基于「极简主义」重新设计打印机界面

 


「潮汐」的解决方案与之类似:

 

进入 APP 的界面后,页面的主体就是一个圆,点击下方的「专注」即可同时开启「番茄钟」和「白噪音」。



↑ 潮汐主界面

 对于一个普通使用者来说,这已经够了。 

如果想要尝试其他类型的背景音乐,直接向左滑动,可以选择「雨天」「森林」「冥想」「咖啡馆」。



↑ 其他「白噪音」选项

 如果想要调整番茄钟的细节,点击左上角的「三」,可以对更多内容进行设置。 

如果想要分享,点击右上角的「飞机」按钮,即可生成分享页面。


同时,为了增加趣味性,「潮汐」还每天提供了一句引言,同时每天的背景图也不尽相同。


这些可能刚开始注意不到,但发现后,便会为作者的认真而点赞。


认真,总是一件让人喜悦的事。


 (四) 

我们再来聊点其他的。


「极简主义」的思路对个人来说也是一个启发。


1. 从复杂到简单。


在公众号准备改版的时候,我陷入了迷茫:到底写什么比较好?


迷茫总是让人踌躇不前,我索性穿起鞋就上路,想起什么就写什么。写得令人不满意,那就转向。


转了很多次,慢慢就到了现在。


这个号用一个词来形容,就是「效率」:无论是 APP ,还是知识管理,抑或是产品测评,都围绕如何让工作生活更有效率进行来展开。


而其他的「电影推荐」「心情故事」就当点缀,偶尔来一则,不显突兀,略有温度。

 


2. 阅读选择。 我们会有很多待读的书单,如何选择是一个问题。那不妨确定一个方向,开始主题阅读,再基于此进行分散,从而让自己对一个领域有较深入的认识。 

比如我曾经对近现代的一些问题比较困惑,就集中把《中国近代史》《毛泽东传》《邓小平时代》《激荡三十年》读了一遍。当了解到某些决定所处的背景之后,愤怒遗憾和无奈也随之消退,更多的还是理解。


 3. 个人规划。 我们的想要的东西有很多:亲情、友情、爱情、事业。每一项又都可以衍生出各种子需求。 但时间就只有那么多,规划不好很容易陷入纠结。 然而有一点我们是清晰的,那就是每个时间段有它最重要的部分。 比如对自己而言,27岁,最看重的还是事业。它包括白天的工作,和晚上的写作。那么主旋律就围绕它来进行,同时尽量去让两者产生连接,例如在工作中去发现可以分享的内容,一举两得。 其他内容则预留出适当的时间,但不打扰主线,是基本原则。 我会做得更极端点,敏感的性格,能让与朋友和家人的交流中,找到一系列有意思的内容,又为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。 

这样来看,主界面清晰,其他内容也一脉相承。



↑ 主线与支线

 

总之,人总是需要一条主线来进行串联,基于它来发散,来补充,这样才不会过得浑浑噩噩,才不会在夜里恐慌失眠。


你说呢?




相关文章:


这是我用两年时间学到的计划管理方法



最后还是那句,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,欢迎赞赏,点击广告,或者分享本文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